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27篇
公路运输   165篇
综合类   183篇
水路运输   68篇
铁路运输   88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胡三喜 《铁道建筑技术》2010,(3):134-137,140
榆树湾矿区大面积、深层采空区加固处理采用深层注浆、浅层加固,辅以地面变形观测和固定式横断面监测方法+监测中心计算机系统+通信传输平台的铁路预警系统的综合加固处理措施。深层注浆可防止采空顶板塌陷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形成跨落带、断裂带和弯曲带不会出现突然塌陷的可能;浅层加固则对采空区边界以外165~200m的变形区进行了加固处理,防止地表的横向水平变形和纵向水平变形对路基本体工程的影响;同时采用固定式横断面监测方法+监测中心计算机系统+通信传输平台的铁路预警系统观测网,对铁路后期运营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2.
姜伟  袁勇 《中国公路学报》2020,33(2):114-124
混凝土沉管隧道在越江和跨海工程中得到了较广的应用,预制方法从传统的干坞法预制发展为工厂法预制。沉管隧道的混凝土管节在工厂化预制阶段容易因温度梯度、收缩以及约束等原因出现危害性裂缝,影响沉管结构的正常使用和长期耐久性。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水化度方法建立了混凝土材料模型,综合考虑混凝土温度变形、自收缩和徐变等时变体积变形以及热-力学边界条件;针对沉管工厂化预制的各个阶段,对配合比、入模温度、养护环境温度、模板、拆模时间、养护时间以及保温养护措施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结果基础上,以开裂风险指数为主要判断依据,得到了沉管在预制过程中裂缝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预制沉管隧道混凝土管节的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是沉管结构预制各阶段的关键裂缝控制影响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沉管结构的裂缝控制有直接影响,入模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提高养护温度来保证沉管开裂风险指数大于1.4。在冬季时,养护温度的提高使沉管有较好的保温效果,进而降低内外温差和开裂风险;但在夏季还需注意控制其内部最高温度。最后开展足尺节段温控试验,提出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的控制措施,并通过温度监测得到较高环境温度下的温度控制指标,以指导工厂化混凝土沉管预制阶段裂缝控制。  相似文献   
123.
反导预警探测系统作战效能灰色模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评价信息的不确定性,运用灰色模糊理论探索反导预警探测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问题。在分析系统作战效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对其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应用灰色模糊数学理论,将隶属度和灰度综合到评估过程中,给出系统作战效能的评估模型。该方法能够有效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反导预警探测系统作战效能的评估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4.
Driver inattentiveness is one of critic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vehicle crashes. The inter-vehicle safety warning information system (ISWS) is a technology to enhance driver attentiveness by providing warning messages about upcoming hazards using connected vehicle environments. A novel feature of the proposed ISWS is its ability to detect hazardous driving events, such as abrupt accelerations and lane changes, which are defined as moving hazards with a higher potential of causing crashe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SWS in reducing vehicle emissions and its potential for traffic congestion mitigation. This study included a field experiment that documented actual vehicle maneuvering patterns for abrupt accelerations and lane changes, which were used for more realistic simulation evaluations, in addition to normal accelerations and lane changes. Probe vehicles equipped with customized on-board units consisting of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evice, accelerometer, and gyro sensor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vehicle maneuvering data. A microscopic simulator, VISSIM, was used to simulate a driver’s responsive behavior when warning messages were delivered. A 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 (MOVES) was then used to estimate vehicle emis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duction in vehicle emissions increased when the ISWS’s market penetration rate (MPR) and the congestion level of the traffic conditions increased. The maximum CO and CO2 emission reductions achieved were approximately 6% and 7%, respectively, under LOS D traffic conditions. The outcomes of this study can be valuable for deriving smarter operational strategies for ISWS to account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s.  相似文献   
125.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通过增加一套辅助装置,在自动卸货汽车卸货时给予驾驶员一定的提醒,避免驾驶员因为疏忽忘记放下自动卸货汽车的货斗,导致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26.
鉴于重型卡车的增多对公路桥面造成了较大的伤害,通过分析其破坏原因,并提出有效措施治理,从而避免桥面破坏的加剧.  相似文献   
127.
This paper presents a warning device to prevent the roadway departure of light vehicles while cornering. The proposed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recent works from the authors (Rey et al., 2011b,a; Rey, 2010). Given the random variability arising from the driver, the vehicle and the infrastructure at the entrance to the curve, a probabilistic strategy is adopted to assess the roadway departure risk. The infrastructure-based methodology enables the real curve characteristics to be considered and an alarm triggering decision to be made. Two safety criteria are tested and the potential safety benefits of the proposed warning device are evaluated. Contrary to existing roadway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s, the proposed approach does not require extra equipment for vehicles; it only requires that the measuring and warning devices be part of the road infrastructure, which is a great advantage in terms of economic cost.  相似文献   
128.
为寻找适用于自流平修补砂浆的养护方式,文中研究了标准条件下养护、自然养护、涂刷养护剂、覆膜养护,以及涂刷养护剂后覆膜情况下,自流平修补砂浆的失水率、强度和早期体积变形情况。结果显示,与刷涂养护剂相比,采用覆膜养护可以更好地减少水分散失和保证试块强度的发展。在自然养护下,试件经短期膨胀后体积迅速回落,6 d时体积变形表现为收缩。采用覆膜养护可以明显减少砂浆试件的收缩,28 d时体积变形仍表现为膨胀,刷涂养护剂可降低后期的体积回落,当覆膜与养护剂配合使用时,对砂浆收缩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9.
剧仲林 《隧道建设》2018,38(Z2):218-226
针对当前隧道初期支护设计存在不能承担全部设计荷载、以初期支护仰拱闭合的有利结构而不是以仰拱未闭合的最不利结构为最终设计目标而造成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给不出锚杆锚固力设计值和现场围岩变形很大使得采用岩体力学进行设计初期支护不具备条件的问题,提出按照“荷载-结构”的计算模型,采取结构力学力法对隧道初期支护承担全部设计荷载、对应施工“三台阶”法、对型钢钢架和喷射混凝土按变形协调条件确定各自承担荷载的比例系数、就钢架和喷射混凝土承载能力分别进行计算分析,明确在各部施工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以及锚杆的锚固力的要求。计算结果表明: 1)采取除中心夹角60°范围外其余均匀布置分布锚杆、采用“型钢钢架+分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型式的隧道初期支护完全具有承担全部设计荷载的能力,且仰拱开挖不会威胁支护的稳定; 2)应将锚杆作为支护结构的链杆支座来确定锚杆锚固力; 3)锚杆和喷射混凝土3 h的强度对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0.
基于ARMA的桥梁监测信息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长期累积的海量监测数据处理问题,采用数据挖掘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技术对桥梁历史静态监测量进行分析,直接得出关于其过去行为的有关结论,进而推断其未来发展趋势。与基于因果关系的结构式模型预测法不同,ARMA无需明确模型结构或边界条件,而是直接从统计学的角度预测变量未来发展情况。采用该技术对西安白蛇峪大桥应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出较高的预测精度;采用该技术对重庆偏岩子大桥的应变、挠度、裂缝、倾斜监测量进行预测,试验统计结果表明,ARMA单步预测误差小于10%的置信度在97%以上,在工程实际中具有可实用性,可为桥梁结构的安全预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